最新消息
首頁 最新消息
珠三角低端產業在“搬家”(區域經濟觀察)(圖) | 2022-12-12 |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news.sohu.com/20060727/n244469351.shtml" 石龍鎮10年前就基本上沒有農業了,目前僅剩4萬平方米工業用地。“近10年來,近60家企業陸續轉出石龍,其中有些企業年稅收近1000萬元。”該鎮的一位領導介紹說。 聽得出,面對產業轉移,珠三角的領導們可以坦然面對了。 由于工資、地價和燃料、電力等費用飆升,珠三角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。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許卓云說,珠三角上世紀80年代初期崛起的紡織、食品、飲料工業,在90年代初首先進入停滯期;接著,在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家用電器工業,也于90年代中期進入艱難的調整期。 面對困局,從90年代下半期開始,珠三角逐漸將勞動密集型加工業,向周邊的粵北山區,以及粵東、粵西轉移。珠三角不少地方領導逐漸認識到,靠勞動密集型產業,賺到了一點辛苦錢,但大量外來人口集聚,也帶來了教育、社會保障、社會治安的沉重負擔,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。 但是,面對產業轉移,有一段時間,珠三角人不愿過多提起。大家的普遍擔憂是,產業轉移之后,接續產業能跟上嗎? 新世紀初,珠三角產業結構開始從輕型化向適度重型化發展。“廣東20多年來發展得很快,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每個發展階段都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,抓住了當時的高增長行業。”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說。 用“脫胎換骨”來形容珠三角的產業升級已毫不為過。以前,人們心目中的“廣貨”,不外乎是“珠江水、廣東糧、嶺南衣、粵家電”;進入新世紀,汽車、船舶、石化、IT、裝備工業等重化工、高新技術產品,已開始在“廣東制造”中挑大梁。 ②抬高門檻,把競爭力不足的低端產業“逼”出珠三角 7月12日,廣東省出臺新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。方案規定,從今年9月1日起,廣東將全面提高最低工資標準,平均增幅為17.8%。這是廣東省第七次調整最低工資標準,調整后,深圳、廣州最低工資標準居全國前兩位。 有些人擔心,“最低工資提高會降低企業核心競爭力”。對此,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方潮貴說,“如果工資占成本過高,這種低檔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該淘汰。”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勞動工資處處長黃林琰說得更直接,如果有企業因為勞動力成本提高而轉移到內地,這種產業的梯度轉移也正是好事。 除了工資,環保是另一道嚴格的門檻。目前,珠三角城市正著手建立起了環保淘汰機制,將關閉污染嚴重的企業、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能力、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工作重點,擠壓當地化工、電鍍、制革、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的生存空間。 抬高門檻,讓那些在珠三角生存困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,才能騰出空間,吸引高技術行業進入。 2001年,廣東省出臺《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》,適當提高了珠三角產業進入的環保、安全等標準,要求將75種產品在幾年內從珠三角轉移出去;2005年,該方案重新修訂,電話機、飲料、一般電子玩具等63種產品列入了鼓勵轉移的目錄,并明確提出,通過提高珠江三角洲一般產業的進入門檻和標準,制定和落實相關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,加快珠江三角洲產業向山區轉移。 ③設立產業轉移工業園,稅收等由兩地分成,推動產業轉移 新世紀初,廣東區域協調戰略開始啟動,廣東省級財政拿出375億元支持山區發展。2004年底,廣東全省21個地級市全部通高速公路,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一年。 不要小看了這一年。前些年珠三角產業不愿意往外轉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通往周邊地區的交通不便,運輸成本高。奄美(佛岡)五金制品公司的劉頌周,經歷了1991年公司在深圳寶安租廠房,1994年在東莞建設占地2萬平方米的廠房,以及2000年在佛岡興建占地270畝的奄美工業區的全部轉移過程。他告訴記者,公司之所以到佛岡來,看中的就是這里便捷的交通條件。 政府一方面疏通渠道讓山區便捷地接受轉移,一方面還要“推一把”,讓珠三角的部分產業更順利地轉移到山區。 2005年3月,廣東省推出了“產業轉移工業園”這一省內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。由轉入地政府在本地設立產業轉移園區,由珠三角地區政府負責組織規劃、投資、開發、建設和招商引資等工作,并按商定比例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利益分成。 東莞石龍(始興)產業轉移園是東莞市石龍鎮與韶關市始興縣攜手共建的產業轉移園,園區產生稅收的地方留成部分由石龍和始興按5∶5進行稅收分成,其他經濟指標原則上也按此比例進行統計。在石龍鎮看來,這種方法既不會對石龍經濟產生大的沖擊,又有財政補償,對石龍的產業升級很有利。而始興縣則認為,山區招商難,最突出的是建園資金配套難、尋找投資對象難,而聯手共建產業轉移園之后,這兩個問題都可迎刃而解。 截至目前,這樣的省級產業轉移園區在廣東已經有6個。 ④新一輪產業轉移呈現出整個產業“共進共退”的特點 泰昌電聲元件有限公司,是第一家進駐梅州市豐順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的企業。隨著工廠的建立,公司的生產核心隨之從深圳轉到豐順。之后,公司經營策略轉變為“前店后廠”:深圳的工廠變為泰昌對外聯系的窗口,豐順的工廠作為泰昌的生產基地。 談起這個轉折,老板謝文海算了一筆成本賬,公司60%產品出口,現在生產基地定在豐順,貨物運輸多了豐順到深圳這段路,粗算下來每車貨要多1000元。但豐順優惠的勞工成本和用地成本彌補了多出的運輸成本。深圳工廠里一般員工月工資1100元,而在豐順同等職位工資只需850元。在深圳1平方米廠房租金16元左右,而在豐順泰昌公司目前購地6萬平方米,成本分攤后每平方米僅有100元左右,只相當于深圳用地一年租金。 對投資者而言,工資水平只是投資環境的一個方面,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的發育程度已越來越重要。首先“試水”產業轉移的一些企業曾抱怨,企業從珠三角搬到山區市后,成本是降下來了,但關聯企業卻沒有及時跟進,配套成本還是降不下來。 正因此,這一輪產業轉移,呈現出整個產業“共進共退”的特點,龍頭一動,相關配套產業也隨之而動。 以商引商,形成“羊群效應”,令產業轉移順利展開。香港毅力集團合同總投資20億元,開發建設毅力工業小區,不僅把十幾個配套廠全搬過來,還引進了同行的華美(雷氏)電子實業公司等企業。由于抓準了以商引商這一有效方式,如今清遠市引進的企業中以商引商的占了50%以上。 值得關注的是,伴隨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推進,珠三角企業加快了在內地建廠的步伐。這是更大范圍、更高層次的產業轉移,其意義超出了獲取低成本優勢的單純目的。 關鍵字標籤:板橋搬家服務 |
|